“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头伏是怎么算出来的?三伏指的是什么?小编方法细说如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工具/原料
时间,历法。
方法/步骤
1
一、 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记载时间。天干的数字有10个,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数字是12个,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把天干与地支相配,就得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交叉配合60次,故称60花甲子。是古代日历记法。
2
二、三伏具体算法和操作。
1、 什么叫“三庚”,“三庚”就是夏至日后遇上3个“庚”字,从第三个庚日到第四个庚日为初伏也叫头伏。
3
2、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
4
3、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
5
4、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
6
5、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6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7
三、了解伏。 伏是避暑之意。从夏至开始,昼短夜长,热的中间潜伏着寒冷的因素,当初起名“伏”是很科学的。
END注意事项
以上方法是历法知识,如果喜欢请投一票。
温馨提示: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免责声明:本文转载来之互联网,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果你觉得好欢迎分享此网址给你的朋友。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ikejingyan.net/af079VwdsAw5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