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抑郁了你却毫不知情,怎么办?4点记好了可预防可救命

优质回答

我们可以留意到,近几年像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每年都会有孩子,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像我所在城市,疫情结束后某学校的一个小学生在期末考试时,因为作弊被老师抓住,随后纵身一跃跳下了学校的教学楼。导致教育局领导紧急叫停了全市所有学校的期末考试,大家都害怕有另一个因为成绩而跳楼的孩子。抑郁症发病率节节升高,但是同时又很难识别,它就像一个隐形的杀手,对孩子的伤害特别大。有研究显示,中国10~24岁青少年、青年抑郁障碍患病率自2005~2015年间显著增加,接近全球1.3%的患病率,女高于男,且随年龄增加而增高。近年来抑郁症有明显的低龄化趋势。其实在孩子的世界里,不管年龄大小,他们总是会有自己的压力和烦恼,而压力是导致抑郁症的一个很大的原因。所以在正式讨论儿童抑郁症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关于压力如何影响大脑的科普知识。

    01

    一、压力是如何影响大脑导致抑郁的
    在一个科普短片《压力是如何影响大脑的》中是这么说的:长期压力使得大脑尺寸萎缩,受损的肌体感受到了对生活的失控感,进而引发抑郁。
    压力开始为一种叫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东西,一连串的相互作用,在大脑的内分泌腺和肾脏之间,它会控制身体对压力的反应。
    当我们的大脑检测到压力情况,我们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立刻会被激活,并释放一种叫做皮质醇的物质,提醒我们的身体立刻做好准备。
    但是高浓度的皮质醇在一段时间过后,会严重破坏我们的大脑,例如慢性压力会增加大脑的活动水平和大脑恐惧中心杏仁体的神经连接数量。
    随着皮质醇的增加,海马体里面的电信号,即大脑中和学习,记忆,压力控制有关的部分,开始恶化。海马体也抑制了下丘脑肾上腺轴的活动,所以我们控制压力的能力也随之变弱。
    但是这还不是全部,皮质醇实际上可以引起我们大脑在尺寸上的萎缩,过多的皮质醇导致神经元之间突触连接减少和额叶前部皮质层的萎缩,这是我们大脑里管理精力集中决策制定、判断和社交互动的部分,它也导致海马体中心生的脑细胞减少。
    这意味着长期的压力可能使得学习和记忆对我们而言更困难,同时也留下了其他更严重的精神问题隐患,比如抑郁和老年痴呆。
    简单来说就是:压力下大脑产生应激反应,身体高度警觉,调动生命潜能应对危机。危机缓解后,大脑会关闭反应,休养生息。一旦压力持续,应激反应长启不关,慢性压力就会让身体机能耗损,引发抑郁。
    美国国家儿童医疗中心成员、临床神经心理学家威廉·斯蒂克斯鲁德在《自驱型成长》一书里指出,处于长期的慢性压力之中,恰恰是目前发生在世界各地许多孩子身上的事。制造这种慢性压力的并不是多么重大的危机,而是持续的失控感。
    这种长期的慢性的压力带来的持续失控感使得孩子的焦虑和抑郁成为了时代的流行病!

    02

    二、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会抑郁
    1、什么是儿童抑郁症
    儿童抑郁症和成人抑郁症有相同也有不同的地方。
    简单来说,相同之处在于儿童和成人也一样可以达到重度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
    不同在于儿童抑郁除了在情绪上的问题之外,较少有言语化的表达。患有抑郁症的孩子常为自己的情绪感到困惑,他们无法准确地描述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国外学者研究表明,青少年抑郁症前兆未必像人们所认为的情绪低落、悲伤萎靡。而可能是烦躁、易怒、无端怨恨等。相对于内在的问题,儿童的外在问题比如破坏性行为,更容易表达出来。他们常因为一点小事发脾气,尤其是在家里。
    还经常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与同伴交往减少、对以前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也可能抱怨自己躯体的不适、行为冲动偏激,有的甚至离家出走。严重的会自残,会自杀。
    相比于成人的抑郁症,青少年抑郁的表现往往更具有隐蔽性。
    2、抑郁症频发的原因
    一个孩子为什么会得抑郁症?这是一个难以简单回答的复杂问题。研究表明,遗传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创伤以及环境压力等,可能都与之相关。大多数精神障碍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
    在心理学认知理论观点中,心理学家赛里格曼(Seligman)曾提出习得性无助模型和绝望模型,模型中指出当个体认为自己无论做什么都不会对将来的结果产生影响时,他就会产生无助,当无助变成绝望时则会导致抑郁。
    第一、缺乏适当的运动量,导致小脑扰乱大脑
    一直以来,小脑被认为主要负责维持身体平衡及肌肉运动的协调。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抑郁症、自闭症等精神障碍患者的小脑往往是萎缩的。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教授杰里米·施马曼博士等科学家观察到,小脑损伤后,患者整体的智能下降。研究人员推测,这可能是小脑(特别是小脑前叶、蚓部)与大脑皮层的神经功能联系发生了异常。
    小脑萎缩往往和缺乏运动有关。李玫瑾老师在一个演讲时提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因为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学习上,家长们忽略了孩子的体力之苦,没有锻炼孩子的神经系统,尤其是小脑没有让他真正的释放。
    由此可见,缺乏适当运动导致小脑萎缩,长期慢性压力使得大脑萎缩。大小脑都萎缩,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很难不抑郁。
    许多抑郁症患者喜欢到处走走,这是人类潜意识中在自己做治疗。可是好多人由于生活工作家庭亲情干扰原因,没办法放下一切,去运动释放,尤其是孩子,有多少父母愿意在孩子抑郁症刚有苗头的时候,让他们放弃学业来专心治疗呢?最后他们只能选择放弃一切。
    第二、心理学认为,幼时“爱的缺失”是孩子抑郁的重要原因。
    爱的缺失,会表现在很多地方,“父母婚姻不和”、“家庭亲子关系不好”或“童年不在父母身边”这三种情况通常会引起孩子抑郁情绪。
    这对孩子心灵深处的影响是我们看不到的,孩子的不好行为,抑郁的情绪,都源于孩子与家长,亲子关系里心智成长过程中的缺失。
    婚姻困境使得有些家长的负面情绪变得非常的常见,孩子们还会被迫卷入成年人的关系之中。抑郁症孩子的家庭都有一些共性:父母双方中,一方过于强势,另一方相对弱势甚至缺位。这体现在孩子教育上,也存于夫妻关系中,导致后者只剩索取、指责和抱怨。
    有些父母间情感的疏离和淡漠,父母两个人的社会交往都很少,彼此之间互动也少。简单来说,就是家还在,父母却成了熟悉的陌生人,孩子却成为勉强维持家庭的牺牲品。孩子非常的孤独,她们不知道要跟谁求助,也不知道谁能够帮得上忙。
    孩子得了抑郁症,实际上是整个家庭出现了问题。
    第三,青少年对人际关系比较敏感
    同伴关系较差的青少年与具有良好同伴关系的青少年相比,更易患抑郁症。
    杨明就读于重庆最好的一个高中,那里节奏快,每个人都在拼命。刚入学的杨明面对这种竞争,感觉吃不消。但是这种压力,杨明还能应付过来。压垮他的,是另外一件事情。初中时,他喜欢一个女生被全班起哄,丢脸后女生也刻意疏远。随后女生跟另一个男生关系不错,中考后三人一同考进了高中,为了避免尴尬,杨明特别避开那两个同学,但是内心非常的煎熬。到后来,女生交了新的男友,条件出色的新男友听说杨明喜欢过自己的女友,于是找了十几个人来约架,当场羞辱了瘦弱的杨明。这次的羞辱被杨明埋在了心底,直到高二病发崩溃,一直休学。之后做了心理咨询才将这个重大的刺激说了出来。崩溃后的杨明曾经翻过天台,拿过菜刀狠狠割过手,家人只能24小时看住,防止他自杀。他对人说:“你们所有人,都不能理解那种生不如死的痛苦。”
    青少年处于人生关键阶段,却承受着最大压力。压力通过排名竞争、长辈压力、升学氛围等表现出来,而孩子的情感世界,成了一片荒漠。没有多少人在乎的情感荒漠,最终给孩子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03

    三、有效预防和应对孩子抑郁症的方法
    1、重视运动对孩子的抑郁症的预防作用
    家长通常只关心脖子以上的东西,而忽略脖子以下的部分, 。坚持锻炼,实际上就是“本金最重要”理念的体现,身体垮了,一切都没了。
    最近,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学生进行定期锻炼可以减少23%的自杀率。运动对自杀想法和自杀企图都有有利的作用。
    英国的一项研究也发现,运动有助于患有抑郁症的青少年舒缓情绪。研究者发现80-83%的青少年完成锻炼计划后,已经不再受抑郁症困扰。
    国内学者在体育活动对人的长期效应方面的研究中指出,由于体育生一直保持长期有规律的运动训练,因此,其在情绪的控制和稳定性方面会比一般人好。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20%的全科医生会在治疗抑郁症时推荐跑步作为替代药品进行辅助治疗。斯诺克名将奥沙利文也说,“跑步运动并没有治好抑郁,但它很神奇帮我很好地控制住了抑郁。
    李玫瑾老师在一次演讲时强力推荐两种运动,一种是跑步,另一种时是游泳。一个练耐力,一个练胆量。
    这就是李玫瑾老师的一个观点:适当的“体力之苦”可以培养孩子的意志力,提高抗压力。长大后孩子就不容易抑郁。
    这个体力之苦,一定要在4-12岁之前完成。这时候这个运动习惯会让孩子的体力达到一定的水准,学会理性发泄的同时孩子心理上的韧性也会随之增强。
    那是不是锻炼越久越好呢?有研究发现,当运动超过90分钟,对心理健康的有利影响就大大减少了;如果运动超过3个小时,甚至对心理健康会产生负面影响。有利于降低心理压力的运动时间范围是30-60分钟,推荐45分钟作为最佳运动时长,每周锻炼3-5次是最佳的频率。
    如果你发现孩子通过运动、音乐等常规的舒压方式也不能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请一定及时带孩子向专业心理医生进行问诊。
    2、做与时俱进的父母
    对抑郁症的常见误区有:
    当家长有以上的念头的时候,就是不了解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知识,和他们的心理需求。
    对孩子的心理状况回避指责,讳疾忌医。导致孩子心里越来越严重而不自知。
    正确的做法是一旦孩子心里出现问题,家长必须主动的向专业的心理科和精神科医生寻求帮助,帮助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3、要敏锐发现孩子的异样
    要有敏锐的洞察力,注重孩子的情绪及行为的变化,善于发现孩子生活中的暴躁、低落情绪;行为怪异的苗头。
    对于抑郁症孩子来说,如果父母没有足够的了解和重视,他们很可能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治疗。
    孩子一旦表现出与以往的明显不同,一定要高度重视,要及时沟通及时就医解决。
    比如当知道孩子有自杀念头的时候,家长不要掉以轻心。不能觉得孩子是吓唬父母,更不能打骂孩子,应引起高度重视,并注意安全的防范。
    千万不要觉得抑郁是孩子的“娇气”、“矫情”,那可能是对他们的二次伤害。
    4、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帮助孩子调整情绪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神经心理学教授艾伦·舒尔提出过一个概念:孩子无法对情绪进行必要的自我调节,但是良好的情绪状态又是大脑健康发育的必需,因此成人必须充当一个“外部调节器”,来帮助孩子调整情绪。
    当孩子对生活感到悲伤和失控时,家长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帮助孩子。
    首先,家长要做好情绪平稳的好榜样。也就是说家长不要守着孩子去发脾气,要以身作则,让自己的情绪平稳一些。
    其次,帮助孩子学习调整情绪。比如说教会孩子在遇到不好事情的时候,要学会放松自己。通过深呼吸,转移注意力等一些方法。
    第三,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比如说现在学校一般都配有心理老师,找他们聊一聊,也是很好的方式。
    最后,鼓励参与社交活动。人是群居动物,离群会让孩子的抑郁症变得更加的难以预防。
    所以家长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孩子积极的融入群体。首先要多陪伴你的孩子,家长用心的陪伴能够有效的减少孩子的负面情绪。
    鼓励孩子多参与集体活动,参与自己喜欢的随着感觉越来越好,能够重新获取活力。鼓励孩子多去帮助他人,比如参加志愿者活动。家长跟着一起参加志愿者活动,能够拉近亲子关系。
    在很多成年人的眼里,成人的抑郁症都不算什么,儿童的抑郁症更是不值一提。但是有太多的血泪教训告诉我们,不管你是如何看待抑郁症,儿童的抑郁症危害比成年人大得多。一旦孩子患上抑郁症,付出代价的往往是整个家庭。
    所以无论如何,家长都不该忽视孩子抑郁症。而事前预防和重视,远远胜过事后的治疗和参与,关键时刻还能够救下孩子的命。

温馨提示: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来之互联网,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果你觉得好欢迎分享此网址给你的朋友。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ikejingyan.net/af115VwZsBAVSB18E.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年10月09日
下一篇 2023年10月09日
single-end

热门经验

single-end

相关经验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baikejingyan@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